【康復解讀】康復到底是什么?為“康復”正名!
發布時間:2018/08/02來源:新華社瀏覽數量:533
康復屬于醫療,是醫療的一個分支,稱為康復醫療,最初康復姓醫,一群醫師或醫學教師在醫院或醫學院談論康復。后來有了理療、工療、農療、職療、社療、娛療、藝療、食療等等,康復姓百家姓。這些“療”可統稱為“治療”,其學科背景和知識體系都不是醫學或者不完全是醫學。習慣上,治療等于醫療,兩個概念經常混用,其實,治療與醫療有本質區別。康復能不能獨立姓康呢?答案是肯定的,可以。其實康復科學早已客觀存在,實踐永遠走在理論之前。
中國的殘疾人聯合會是依靠康復起家的,掛著康復中心的牌子,運用醫教結合和醫工結合等多學科整合的方法,做了近30年的康復實踐,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實踐層面已經做出來了,理論層面還說不出來,或者是說不清楚,這個局面應該有所改變。如今,一群醫師或醫學教師在醫院或醫學院里談論康復的局面已經有所改變,在醫院或醫學院圍墻外面,包含醫師或醫學教師在內的跨學科多職種一起談論康復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我們期待有一天,一群康復師或康復科學教師在康復中心或康復科學學院里談論康復科學。
因此,只要把散落在各大學科中與“一系列措施”相關的學科重新組合,就是康復科學學科。綜合世界衛生組織1969年和2013年對康復的定義,康復是指綜合地和協調地應用醫學的、社會的,教育的和職業的等一系列措施,幫助經歷著或可能經歷殘疾的個體,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取得并維持最佳功能狀態。
大學里什么學院可以培養能綜合地和協調地運用“一系列措施”做康復的人才,顯然醫學院和教育學院不是最佳選擇;誰具有綜合地和協調地運用“一系列措施”做康復的知識和技能,顯然醫師和教師不是最佳選擇;在什么機構里最有利于綜合地和協調地運用“一系列措施”多學科整合做康復,顯然醫療機構和教育機構都不是最佳選擇。答案很明確,綜合性大學里的康復科學學院可以培養能綜合地和協調地應用醫學的、社會的、教育的和職業的等一系列措施,幫助經歷著或可能經歷殘疾的個體,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取得并維持最佳功能狀態的康復師在康復機構里做康復是最佳選擇。
康復服務是大健康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促進康復服務快速發展,順應政府職能轉變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需要,不選擇醫療服務的行政許可和行政審批制度,康復服務實行比較寬松的行業協會自律,建立康復服務協會,制定行業標準,從康復科學學科、康復科學學位、臨床執業康復師職稱系列、康復機構建設(名稱規范和行業資質)、康復設施設備、康復服務價格、康復保險制度等方面制定完善標準體系,規范有序發展。
醫學科學=健康科學,醫療保險≠健康保險。這就是醫統天下和醫學霸權。主要體現:一方面,醫學科學壟斷了健康科學的學科話語權,把所有與健康相關的學科統統稱為醫學,如物理醫學、運動醫學、營養醫學、預防醫學、保健醫學、康復醫學、藝術醫學、社會醫學等等;健康服務從業人員統統稱為醫師或納入醫療職稱系列,否則就要下崗沒有飯吃。
另一方面,醫療保險壟斷了健康資源配置權,把運用與健康相關的學科知識和技術進行治療的方法有選擇性地納入醫療保險支付范圍,比如,國家規定只有20項(2016)康復治療項目可以納入醫療保險支付范圍,而工療、農療等作業治療、娛療、音樂治療、運動治療等文體治療、藝術治療等等,卻以與醫學無關為由被拒絕納入醫療保險支付范圍。
健康服務需求者都是病人或者稱為患者,否則就不能用醫療保險支付費用。醫統天下和醫學霸權直接導致健康服務供給結構嚴重失衡,健康資源配置嚴重失衡,具體體現在醫療服務供給和康復服務供給結構性比例失調,醫療保險支付醫療服務和支付康復服務結構性比例失調。康復服務供給嚴重不足,康復需求不能滿足,直接導致以醫代康,造成用醫用藥過濫,醫療資源浪費。
康復醫學和康復服務被淹沒在醫學科學和醫療服務的汪洋大海之中。要改變醫統天下和醫學霸權的現狀,實現醫康并重協調發展健康科學的目標,關鍵是要創建康復科學體系和康復服務體系,建立康復保險制度。通過發展康復科學,促進康復科學與醫學科學一起分享健康科學學科話語權,通過建立康復保險制度,促進康復保險與醫療保險一起分享健康資源配置權。
近年來樊代明院士提出的“整合醫學”(整合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會因素和環境因素)與ICF系統理論高度一致。只合不分,龐雜無序,助長醫學霸權。合中有分,分中有合,大整合之中粗略小分是必要的。所以,用健康科學來整合醫學科學和康復科學,確切地說,就是用康復科學來整合與健康相關的非醫學學科,符合樊代明院士提出的“整合醫學”(Holistic Integrative Medicine)大整合的觀點;同時,用醫學科學和康復科學來劃分整合后的健康科學,成為健康科學的兩大分支,共同支撐健康科學體系,符合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ICF系統理論及其與ICD的關系,符合事物發展“分合論”的哲學思想。既可提升醫學科學的精準性,又可削弱醫學科學的霸權性。
在大健康科學的概念下,醫學科學與康復科學是兩個不同的學科,臨床醫師和臨床康復師是兩個不同的職業,醫療機構和康復機構是兩個不同的執業平臺,醫療服務與康復服務是兩個不同的公共服務,醫療保險與康復保險是兩個不同的健康保險。開辦醫學院和醫院比較昂貴,醫師培養時間長,難度大,風險大;開辦康復學院和康復中心比較便宜,康復師培養時間短、,難度小,風險小。
因此,健康科學應該由醫學科學和康復科學共同建構,健康服務應該由醫療服務和康復服務共同建構,健康保險應該由醫療保險和康復保險共同建構。醫和康是健康科學的鳥之兩翼,車之兩輪。只講醫,不講康,或者醫康不分,鐵板一塊,或者重醫輕康,都不是科學發展。只有醫康并重,既分工又合作,相輔相成,協調發展,才是真正的科學發展,才是真正的健康福音,才是“健康中國”的本質內涵。
時代在呼喚康復科學學科、康復師職業、康復機構、康復保險的誕生。中國已經具備讓康復姓康的條件,將康復發展成為與醫療并列,具有醫療同等重要地位的健康服務兩大支柱之一。
借鑒國外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中國高等院校直接與國際知名大學合作辦學,醫教結合,醫養結合,多學科融合,建立與醫學科學體系并列的康復科學體系,創建康復科學學科和康復科學學位(康復學學士、康復學碩士、康復學博士),綜合性大學普遍建立康復科學學院,培養康復科學專業人才;多職種整合,康復服務團隊合作,建立與醫師、教師并列的臨床執業康復師專業技術職務系列(助理康復師、主治康復師、副主任康復師、主任康復師);多行業、跨部門整合。
建立多學科并用,與醫院、學校并列的康復中心(康復機構規范名稱、行業資質和建設標準),為康復需求者提供專業的康復服務;在充分實踐的基礎上,建立康復服務標準化體系和法律法規政策體系;遵循價值規律和市場機制,建立康復服務市場化多元主體和收費價格標準,推動康復科學和康復服務健康發展;
運用大數據理念和現代信息技術,建立康復服務大數據庫和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整合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養老保險,創建與醫療保險并列的康復保險制度,或者拓展醫療保險的健康內涵,將醫療保險發展成為健康保險,為康復服務提供物質和資金保障。